秦晖:中国经济史上的五大转折

4月14日晚8:00,清华大学历史学系秦晖教授应上财金融家俱乐部邀请首次在线开讲,在两小时的线上沙龙中为听众详细讲解了中国经济史上的五大转折,引发了在线听众的深刻思考与讨论。


内 容 提 要

01

甲午转折:走向“半独半资”

以甲午战争前后为界,传统农业、手工业受到真正冲击、官营洋务经济重挫,外资与民营实业兴起。从传统习俗-指令经济向外资、民营工商业或近代市场经济转型。

直至甲午战前,西方对华贸易仍然基本沿袭鸦片战争前的格局,主要是收购中国农副产品,用输入鸦片抵充对华贸易逆差,直到甲午后,西方工业品才真正打开了中国市场。

02

抗战转折:外资-民营市场经济大衰,

向近代理性计划经济转折

通常认为1949年开始的两大改变:农业自耕化与工业国营化,其实在抗战中已大有进展。战争及国共两党政策的影响使地权分散,租佃制衰,“资源委员会经济”与战后没收敌伪汉奸产业加上西资外撤,使国营工业超过了外资与民营。1949年以后只是延续和扩展了此趋势。

03

“八大”转折:理性计划经济中衰,

向“无计划的命令经济”或

中国式社会主义转型

计划经济必然强调“科学的集权”,而市场体制中经济决策权的分散则是以独立利益主体间的竞争为前提。无计划命令经济的“分权”相当发达,以至于常常搞乱“计划”,但这种“分权”并非独立利益主体(企业、非企业法人和地方自治体)间竞争的产物,而是命令体制下的最高权力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条件下,下级对上级“争宠”的结果。

image.png

04

“整顿”转折:走出“无计划的命令经济”,

理性计划与市场因素由互补到互悖

邓说:改革其实1975年已开始,只是当时叫“整顿”。“整顿并非走向市场”,但确实是走出文革。“修正主义”(苏式计划)得势,市场因素继兴。

image.png

05

“南巡”转折:1992年至今的第二波经济改革,明确以废弃计划走向市场为方向。

80年代末“苏式社会主义加中式资本主义”矛盾日显,1989-2000年间先后受到西式资本主义与中式社会主义取向的抗争,至1992年排除这两者后,苏式计划成分也被边缘化,中式资本主义成为主流。其基本特点可以用“在市场化进程中以铁腕集权降低制度转换的交易成本”来概括。此改革使经济大有发展,但社会矛盾也趋于尖锐,潜藏若干变数。

未经主办方与主讲人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次活动内容和观点,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best365体育app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